【阅读全文】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铜政办〔2012〕82号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七月十七日
铜陵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条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推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铜陵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是指以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为燃料的机动车辆,包括使用双燃料及混合动力的机动车辆(不含铁路机车、农用机动车)。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由排气管、曲轴箱、油箱和燃油(气)系统向大气排放和蒸发各种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质监、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本办法的规定,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具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应当受理公众举报。
第六条 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机构等单位数据信息管理实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共享。
第八条 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和综合分析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定期上报和向社会公布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
第九条 机动车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 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应当安装排气治理装置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拆除或停止运行已装载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
第十条 本市实行机动车环保检验分类合格标志(以下简称环保标志)管理制度。
环保标志分为绿色标志和黄色标志,具体管理办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 有关规定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转让、转借或涂改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第十一条 初次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应当符合 环保车型名录。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在用机动车实行排气污染定期检验与维护制度。
在用机动车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
对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修与治理。对无法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应采取强制性报废措施。
第十三条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应当与安全技术定期检验同步进行。对排气检测不合格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环保标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营运机动车排气检测不合格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定期审验合格手续。
当事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复检一次;复检不得收取费用。
第十四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配合环保部门对行驶中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抽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或在机动车拥有单位内对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抽测。
抽检人员应当当场向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人明示检测结果,并不得收取检测费用。在用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人应当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抽测,不得拒绝、阻挠。
在用机动车经定期检测或抽测,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机动车所有人限期治理。
第十五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的单位应当取得法定资质,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依法检定合格;
(二)按照规定的排气污染检测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检测,并如实出具检测报告;
(三)建立检验数据信息传输网络,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机动车排气污染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按照规定报送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数据信息,接受监督管理;
(四)不得从事机动车维修业务;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维修治理的企业,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并定期将维修治理有关情况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单位在检验中弄虚作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况严重的报请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资质。
第十八条 阻碍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依法执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的,由公安部门给予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相关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