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尚未出台有关城中村改造具体的、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我国大中城市都在探索和创新出种种城中村改造的做法和措施,其中郑州模式吸引着 的注视。昨日,2009年中国城中村改造高峰论坛暨城中村改造经验交流大会在郑召开。晚报记者 孙娟 实习生 尚祎杰/
由于 尚未出台有关城中村改造具体的、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我国大中城市都在探索和创新出种种城中村改造的做法和措施,其中“郑州模式”吸引着 的注视。昨日,2009年“中国城中村改造高峰论坛暨城中村改造经验交流大会”在郑召开。晚报记者 孙娟 实习生 尚祎杰/文 晚报记者 马健/图
“郑州模式”备受 关注
我市城中村改造的提出是在1998年,由于没有相应政策支持没有推行,直至2003年,城中村改造提上政府议程。经过6年多的实践,我市逐步形成一套“郑州模式”: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区级负责、因地制宜、一村一案、条件成熟一个,审批改造一个的基本方阵,并按照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实现村民、开发企业、政府“三满意”。
据统计,我市建成区以内城中村共有143个,截至目前共批准95个村(组)实施改造,其中已实现集体土地转国有的有46个村(组),已完成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的有38个村(组),通过招拍挂出让改造用地的有19个村(组)。通过土地招拍挂,共盘活建设用地约7243亩,已签订土地储备协议面积约3208亩。
专业观点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
“城中村改造不能有后遗症”
“当前是城中村建设的机遇期,与中央明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一致,城中村改造是有效拉动,不会产生浪费,再加上如今建筑成本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说。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想做好特别难,处理不好就会遗留无法逆转的几十年的通病。” 他说,政府对于城中村改造不要要求很细,比如一定要盖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等,城中村改造就要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档次的需求。
“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把‘实现居者有其屋’改为了‘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一个词语的变化,体现出并不见得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房屋,但这个房屋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经得起时间考验。”
他认为城中村改造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改造后的小区要不留后遗症”。他建议,城中村改造要通盘考虑,纳入整个城市的统一规划,尤其几个相邻的城中村改造,要做到资源共享、环境共享、公共设施共享,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等,否则容易劳民伤财。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
“城中村改造四方主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今改造城中村需要支付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少市民对此抱怨,拿这么多钱来改造应该吗?“这是我们以前的欠账,欠下的总要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当时城市发展将城中村耕地占用,为了减少城市化发展的成本,村民的房屋却被绕开了,应该支付改造的成本并没有支付,村子慢慢被城市包围。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角色呢?牛凤瑞主任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说,城中村改造存在着政府、购房者、村民、地产商四个利益主体,组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链,是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利益链。“如果一个利益链断了,就没有一个赢家,都是输家。政府既是利益协调者,也是利益主体,应该做好裁判的角色。”
为此,他建议,政府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房价上,因为房价是市场配置资源所致,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分配。
“房地产业的春天还将持续几十年”
对于去年的房地产市场,人们普遍用“严寒”、“拐点”等词形容其冷淡的景象,牛凤瑞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2008年与其说是寒冬,不如说是倒春寒。”
为何说是倒春寒呢?他说,2008年之前房地产业交易的火爆并非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去年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是因为过快上涨的房价与人们的心理预期产生的相互观望,但中国住房的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发生变化。
他举出了一组数据,2008年我国城镇房屋现有总面积200亿平方米,而2020年预计可达400亿平方米。“平均每年才增长15亿平方米,这个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这次 振兴规划没有房地产,我认为也很正常,因为中国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局面不改变,房地产的春天还可以持续几十年。” 牛凤瑞说。
他说,现在成交量下降说明理性回归。
数据为证
全市在建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382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约731万平方米,在建配套开发商品房约651万平方米)。
在建用于解决低收入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廉租房:约22万平方米。
在建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益性设施用房:约1.2万平方米,总投入资金约166亿元。其中,已完成招拍挂的19个村(组)共规划中学7所,小学20所,幼儿园43所。
更多有关征地拆迁补偿房产等问题,请致电楹庭律师团热线:400008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