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兰察布市集中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政发[2008]82号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乌兰察布市集中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乌兰察布市集中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学习借鉴我市周边盟市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为把集中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做好,特制定乌兰察布市集中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良好服务型政府形象。围绕“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成本最低、干部队伍最廉、服务质量最优”的目标集中行政审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把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规范行政权力运作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高效快捷为大众和社会提供多功能优质服务的社会综合服务平台。?
二、工作目标
实现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厅办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进厅办理,统一启用“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吸纳具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服务行业、社会中介机构、政府招拍挂等事项进驻中心,开发软件系统,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使各部门行政审批、收费、公共服务等事项在中心服务大厅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一次性办结。?
三、主要任务
1、考虑现有服务大厅实际,根据各部门审批季节性特点或业务量大小,采取长期驻厅、定时进厅、预约进厅等灵活实用的方法组织各部门进驻“中心”。在7月30日之前将关系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影响投资环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职能部门实行长期驻厅,涉及招商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公司)注册登记、房地产开发的部门和项目必须先期进驻作为常驻厅单位。常驻厅单位58个;在8月底将具有审批业务季节性强和数量较少的部门分别采取定时进厅、预约进厅。进厅单位16个。“中心”根据工作类别分设窗口。逐步实现市、区各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厅集中公开办理。(附市、区两级进厅单位名单)?
2、实行“一厅式”收费。所有涉及行政审批收费项目的部门必须进驻中心集中办理收费业务,在中心之外办理的收费行为视为乱收费。由财政部门与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牵头,制定收费及票据管理办法,实行“执收分离”制度,收费直接缴到银行,存入财政专户。今后凡在大厅收费的单位,财政部门不再发放收费票据,票据由大厅收费窗口统一管理、统一开具。市、区两级财政部门派驻人员进厅设窗口,按照“分级收费、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收费及时入库,彻底解决政府非税收入资金在财政体外循环现象。各级财政部门对进入专户的资金,应按政策及时返还各单位,确保有关单位工作正常运转。监察、审计部门也要介入,严肃查处各种违规收费行为。?
3、推行审批专用章制度。规范进厅部门行政审批印章的管理与使用,原部门使用的审批用章交监察部门封存,监察部门要逐单位进行清理,彻底收回各单位原审批公章,统一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按法定依据或上级业务部门要求、特种行业必须使用原审批用章的,在使用时同时加盖“行政审批专用章”,否则视为无效审批。各部门要整合内部职能,合并审批科室业务,解决“多科室审批,多部门盖章”的问题。启用审批专用公章时间从9月1日执行。?
4、实行市、区两级“中心”合署办公制度。针对许多业务在市、区两级对口部门交叉重复办理,市、区两级进厅部门分别在大厅设立窗口的情况,实行市、区两级“中心”合署办公。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接受区政府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双重领导,日常工作由市“中心”统一管理。区政府对区“中心”的工作人员调动和任免需征求市“中心”的意见。市、区两级中心共同对进厅部门及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考核。市、区两级投诉中心也实行合署办公,统一监察、统一制度约束。对进厅的市、区两级职能部门,“中心”按照部门对口联合设置服务窗口,共同办公,方便市、区两级部门业务沟通,也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内部管理。为切实加强对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正常高效运转,更好地为广大生产经营者、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提供热情、周到、优质、便捷的服务,市政府成立乌兰察布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部门要充分提高对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按政府提出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确保部门进厅、项目进厅、收费进厅、充分授权窗口。由市监察局牵头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按“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组建工作机构,专项负责市直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入厅授权和整合,同时协调集宁区工作,直至步入正规。市、区两级“中心”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工作中坚持实行服务承诺制、集中收费制、政务公开制、轮流值班制、 代表制、审批一章制、定期考核制等制度,根据《审批事项分类管理办法》科学运行,保证中心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行。?
2、完善制约机制,落实监督措施。要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监察体系,监察部门要会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共同制定《行政效能投诉受理办法》,以“集中”和“公开”为切入点,通过推行“阳光作业”,促进廉政建设。市监察局派驻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工作人员要常驻大厅工作,在搞好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大厅、各分大厅效能投诉工作的同时,负责处理全市行政效能投诉和各旗县市(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集宁区监察局行政效能投诉中心选派工作人员驻大厅开展工作,与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区直行政效能投诉工作。对于该进厅的部门不进驻、该进厅办理的项目不进厅、收费不进厅、对窗口授权不充分等问题,由进厅部门主要领导写出承诺书,监察部门进行督察,限期保证完成。对拒不执行、拖延时间、不管不问的部门主要领导由纪检部门进行问责查处,切实强化监督,保证集中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3、清理公布行政审批项目。按照国办发(2007)22号《关于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精神,依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和监督的原则,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现行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次清理,对全市87个职能部门清理核准共计223项行政许可项目,339项非行政许可和收费项目,取消审批项目18项,近日由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不在公布名录范围内的审批、收费项目,今后各有关职能部门将不得再审批和收费。?
4、落实运行经费,保证“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日常管理经费,按照市、区两级进厅人员数量每年每人3000元标准由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分别向进厅单位收取,市、区两级财政统一收取后拨付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财政部门已核定的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人员工资及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等仍按原渠道由市财政核拨。区财政部门要对区审批服务中心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按每年10万元做出预算,同人员工资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确保“中心”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要加强内部管理,科学合理安排使用好管理运行经费。?
5、加大软件开发力度。随着办公信息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查询、受理、审批、办结、监察等环节的工作都需要通过网络完成,办件咨询、表格下载、信息发布、办件统计、评议、投诉等也通过网络进行,最终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这就要求开发先进的软件系统,计划投入软件开发经费86万元,开发包括行政许可、政务公开、中心管理、效能监察、OA办公五个子系统23个操作模块,投入20万元引进双翼集中管理系统。投入设备更新资金30.69万元,配置自动化办公系统必需的计算机、指纹考勤机、摄象机、投影仪、打印机、复印机、监控设施等,合计需136.69万元。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
6、建设新服务大厅。目前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是临时租用工商银行桥西营业所办公楼,服务大厅面积不足600平方米,并且市、区两级“中心”和工行桥西办事处三家合用,由于大厅容积小,许多该进厅的部门无法进驻,该进厅办理的业务无法开展,“中心”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无法体现。我市处于自治区南大门,属晋、冀、蒙三地交通要道,为树立对外良好形象,推行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延长服务链,在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为大众提供服务平台,政府采购招拍挂服务等领域安排进厅办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功能综合服务网络体系,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快捷服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新的服务大厅是需要的。
附:市区两级进厅单位名单
附:
市区两级进厅单位名单
常驻厅单位
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地震局、?
市气象局、市人防办、市环保局、市消防支队、市工商局?
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市地税局、市人民银行、市商务局?
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烟草专卖局、市水务局、市农牧业局?
市交通局、市文化局、市 安全局、市安监局、市电业局?市药监局?
区地税局、区工商局、区公安局、区环保局、区计生局?
区小额征费、区人防办、区土地局、区卫生局、区文化局?
区发改委、区房产局、区水务局、区质监局、区财政局
区商务局、区人事劳动局、区城管局、区建设局(市政)?
区规划局、区医保中心、区社保中心、区民政局、区工经委?
区自来水公司、区集中供热公司、区民族局。?
定时进厅单位
市银监局、市广电局、市人事局、市计生委、市旅游局?市民委?
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教育局、区科委?
预约进厅单位
市教育局、市粮食局、市无线电管理处、市统计局?市红十字会、市体育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