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动迁——徐家汇社区党工委构建特殊动迁方式
( 2006年7月6日 )
这是一个特殊的动迁群体:236位正、副教授占到居民总数的三成,古稀老人所占比重更大。
这是一种特殊的动迁方式:徐家汇社区党工委有效整合上海交大等区域内各方资源,齐心以民为本、公平公正,发挥最大合力的机制得以构建———
“阳光动迁”,一奖期内签约率达99.7%,344户居民中仅1户未签;就如84岁的厉老夫妇在感谢信中的朴实话语:“有动迁同志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和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完全能够圆满做好这项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我是你们的晚辈”
夜,已深了。
灯下,洪敏逵副教授和妻子戴着老花镜,忙了足足6个晚上。
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先由洪老师挥毫泼墨,写下“上下忧愁昨夜消,天地宏福今晨到”,再把毛笔字细心剪下,由老伴先附到彩纸上再粘在绒布上,末了再一针针,把每个字都缝紧些,以免脱落。
而这之前,长1.7米、宽1米左右的大红绒布是妻子专程去布店扯的,那张带有花纹的金黄色彩纸,是老两口专门乘车去城隍庙一家家店精心挑的。
“我们就是想亲手做面锦旗,表达心意。那两句话是我早就想好的,起初老伴还想亲手绣,可毕竟年岁大了,担心手工太慢来不及致谢。”72岁的洪老师说。
锦旗做好后,孙女掏出一个她最喜欢的小“福”字,说是带了红流苏特别好看,叮嘱奶奶缝在了锦旗的最下方。之后,老两口自带铁钉和锤子来到动迁基地,由“固执”的洪老师爬上板凳,亲手把锦旗挂在了墙上。
这样的感动,伴随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11号线徐家汇换乘站动迁工作的开始而生。2006年1月3日,新年的 天上班,徐家汇街道召开轨道交通建设动员大会,宣布服务大局需要,确保对此基地6月底平地。徐家汇街道办事处主任许建华说:区长与老教授们对话的 句就是“我是你们的晚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阳光动迁,贴心服务。”
30名街道干部和18名居委干部,以及市政建设所经办人、人民调解员、律师顾问团等,从春节后开始的摸底调查到5月一奖期的最后阶段,从耐心释疑到排忧解难,无不倾情投入、公平公正。一切,都在兑现动迁工作刚启动时的那句承诺,“视动迁居民为亲人。”
“同是一个家”
个签约, 个送锦旗,而且,一送就是两面。才教授在采访中特别真诚:“以前我对动迁的同志态度不礼貌,请他们谅解。”还记得,动迁经办人员头一回上门,刚敲开一户说明是来摸底调查,就立刻被教师们堵在了楼道口,其中就有激动发难的才教授,“通知还没正式发出,你们凭什么来查情况?”
更记得,表扬信中坦承“由抵触变为愉快动迁”的陈老师曾让动迁工作人员“碰壁”不止20次。陈老师回忆:“我也觉得他们辛苦,可我有过一次不愉快的动迁,所以本来铁了心不想搬,那时他们如果晚上来,我索性就把屋里的灯全关了。”
难呐。怎么办?许建华介绍:年初,徐家汇街道党工委变成了社区党工委,范围、人员、隶属关系等都变了。“不论你我他,同是一个家”,区各职能部门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与街道、动迁公司和交大等所有成员组成了一个紧密型的团队,为这次动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正是徐家汇社区党工委对动迁范围内、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多方联手、群策群力,相互穿插、互相补充,使得一个充分发挥最大合力的工作机制得以形成。许建华说:“让‘阳光动迁、贴心服务’更好落到实处,作为社区党工委的成员单位兼此次大部分动迁居民的工作单位,上海交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家汇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兼交大党委常委吴松始终与街道保持热线联系,材料系、造船系、后勤部门、退管委和侨联等也纷纷出面做工作;校长谢绳武与吴松等领导干部还主动 批签约,以身作则带动大批校内教师。
舍小家为大家。在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同时,党员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动迁居民中,一些带头签约的党员不但以亲身经历动员邻居签约,还热忱帮助邻居寻找房源;在动迁基地上,4名党员经办员为了律己示范挂牌上岗,鲜红色党员示范岗上两行字让人眼前一亮———“党员风采入人心,动迁基地飘党旗。”
“关键要做有心人”
走进恭城路动迁基地办公楼,拾级而上,楼梯拐弯处墙上一行红色大字看起来格外温暖:“动迁居民请扶好扶手。”
以民为本、服务百姓,要落到实处,要落到那些看似小事的细微处———
陆陆续续,已经有30多户居民搬走了,按惯例,空下来的房子要留个记号。工作人员就爬上脚手架,用油漆涂写“拆”字。一位动迁居民恰好路过,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油漆味太浓了,不利环保。”当夜,动迁工作人员就加班加点;翌日,300多张60厘米见方的打印的“拆”字赶制完毕。后来,这位居民过意不去地对工作人员说:“没想到,我随口的一句话,你们居然这么上心。”
动迁居民多为老教师,若要搬迁,最大的家当便是书。为此,动迁工作人员积 与徐家汇商圈各大商场联系协商,希望收集一些适合装书的纸板箱。港汇广场、第六百货、汇金百货、太平洋百货、太平洋数码广场等商场热情相助,600多个纸箱分发到居民手中。谁料,书太多,纸箱供不应求。急急忙忙,工作人员又赶到闵行一家纸箱厂,一举订购4000个。70多岁的茅老师笑着告诉记者:“这些书跟了我一辈子,就像宝贝一样。一开始没办法,还想着只好用床单把它们包起来运走。”
于平实中见关爱,于细微处见深情,就是要想居民之所想,也要想居民所未想。
动迁过程中,一些居民由于新房装修需要临时堆放家具,工作人员就租借了凯旋路上一家商铺作为仓库,并派专人24小时值班。
动迁过程中,几户居民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工作人员不仅上门送保健品,还联系了交大宿管处,安排宿舍供考生入住安心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