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一体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嘉政发〔2012〕27号
各区,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
《嘉峪关市城乡一体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2011年12月1日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
嘉峪关市城乡一体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章 总 则
条 为进一步健全我市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范和完善我市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居民低保”)制度,保障全市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居民低保制度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
(二)属地管理;
(三)公开、公平、公正;
(四)动态管理、分类施保;
(五)政府保障与法定赡养、抚(扶)养相结合,鼓励和倡导社会帮扶与劳动自救。
第三条 市民政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市财政局负责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和核拨工作;市发改委、统计局、审计局、人社局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社区、镇政府负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工作。市民政局、三区、社区和镇政府应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第二章 居民低保标准
第四条 居民低保标准按照我市维持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实行居民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制度,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居民低保范围,并按城市低保标准核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三章 居民低保对象的确定
第五条 凡具有我市常住居民户口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均可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六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和扶 (抚)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所有成员。具体包括:
(一)夫妻;
(二) 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包括养子女、继子女、
非婚生子女);
(三)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未成年或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
(四) 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五) 市民政局按照有关规定认定的其他人员。
低保家庭成员为 计划内招生并在普通大中专院校学习,户口转出但仍由其家庭供养的,视为同一户口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 的,不能享受居民低保待遇:
(一)五保供养对象;
(二)月人均收入虽然低于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居民低保标准的;
(三)有劳动能力而不按要求进行求职登记,或虽进行登记,但无正当理由半年内两次不接受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
(四)拥有并使用机动车(残疾人用于代步机动车除外)的;? (五)近三年内购买高档家用电器等非生活必需品、非
拆迁原因购买商品房、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六)饲养高档宠物的,或经常出入高档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七)家庭成员有出国经商、打工、就学的;
(八)雇用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的;?
(九)拥有高价值收藏品、购买有价证券或其它投资行为的;(十)放弃法定
赡养费、
抚养费、
扶养费和转移个人所有资
产的;?
(十一)外来就读的大中专学生;
(十二)非政策性农转非在当地落户不满三年,或落户后农村承包地尚未收回的居民;?
(十三)参与吸毒、赌博、嫖娼、卖淫,经教育不思悔改的;(十四)各类服刑、劳教期内人员;?
(十五)参与打架斗殴、盗窃、损坏公共设施、扰乱社会治安等行为,正在接受公安机关拘留处罚的居民;
(十六)市民政局认定的其他不符合居民
低保条件的人员。
第四章 家庭收入的核定
第八条 社区、镇政府通过入户了解、走访邻里、向相关单位或人员调查等形式,认真核实申请人提出申请前6个月的家庭人均月收入。
第九条 核实家庭收入可采取下列方式:
(一)申报。申请人如实填写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办人可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询问;
(二)核算。根据申请人家庭从事生产经营的收入及其他支出情况核算家庭收入;
(三)入户调查。经办人直接到申请人家庭进行调查,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四)单位、邻里走访。通过走访居民,到申请人工作单位了解其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情况;
(五)支出推算。依据家庭实际支出,推算家庭收入情况;
(六)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单位和有关人员,经办人通过信函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七)部门联动。市人社、公安、建设、交通、房管、工商、税务、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应为社区、镇政府、三区和市民政局提供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准确信息,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八)居民代表评议。对有隐性收入和家庭生活水平较高或能够自行维持家庭最低生活,而又无法核实的特殊对象家庭,可采取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
第十条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应计入家庭收入的范围包括: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其他劳动收入;
(二)离退休金、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
(三)继承、接受赠予、出租或出售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 (四)各类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
(五)各种赡养费、抚(扶)养费;?
(六)遗属生活补助、赔偿性生活补助;?
(七)其他固定性、非固定性、隐蔽性和可以折款的实物收入;
(八)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
第十一条 下列项目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领取的
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
(二)在校学生各种
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
(三)
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
(四)
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五)对 、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由政府和社会给予的奖励金、补助金和荣誉津贴;
(六)因工(公)负伤职工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护理费;
(七)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的慰问金、救济金;
(八)独生子女、二女节育户父母奖励金;
(九)其他不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
第十二条 低保家庭成员的收入按下列标准计算:
(一) 三镇居民家庭耕地收入计算,以低保对象提出申请之日起前一年的家庭收入为基数,计算公式为:耕地收入=耕地亩数×农产品上年度出售价(平均亩产收入)-各项成本费用;
(二)在职职工、离岗职工、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的工资,基本生活费、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按 规定的标准计算收入,实际领取额高于标准的,按实领额计算。对因所在企业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工资、基本生活费的职工,经市人社局认定并出具证明后,按实际收入计算。补发工资按家庭人口和低保标准计算,从补发的下月起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再享受低保待遇。
(三)虽共同生活但已成年且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其家庭收入可以与其父母分开计算;成年已婚子女因离异、丧偶或者无住房等原因而与离退休父母同住的,其家庭收入可以与父母的收入分开计算。
(四)对确因企业破产、停产、半停产而无法全额领取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按实际领取的数额计算。
(五)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获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和安置收入,扣除从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到
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应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费后,结余部分按家庭人口和低保标准计算可分摊的月数,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低保。如果补偿金的结余部分为零或负数,则一次性补偿金不再计入家庭收入。
(六)因城建、危房改造、拆迁等一次性领取住房拆迁补偿费的人员,申请享受低保待遇时,购买正常生活所需住房后有结余金额的,其结余部分按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月分摊计入家庭收入。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低保待遇。
(七)领取一次性补偿费用的人员,在可分摊月数内,因病、因灾等特殊情况将补偿费提前用完的(以使用凭证为依据),生活确有困难,可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八)低保家庭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按实际收入计算;一时难以核查的,按不低于务工所在地
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九)从事经营性活动所得,按实际收入计算;一时难以核查的,按不低于我市同行业中等水平收入计算。
(十)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及自谋职业者,其收入按实际收入计算。
(十一)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与父母分立户口的,在申请低保时,由父母提出申请,随父母家庭收入计算。
(十二)家庭成员向非共同生活的亲属依法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的,支出部分在计算家庭收入时相应减去。
(十三)赡养、抚养或者扶养费的计算:
1.有赡养、抚(扶)养协议或裁决的,按协议或裁决规定计算。无赡养、抚(扶)养协议或裁决的,按每个法定赡养、抚(扶)养人支付我市居民低保标准一半的费用计算。
2.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是低保对象的,视为无赡养、抚(扶)养能力,不计算其应付赡养、抚(扶)养费。
第十三条 申请低保家庭月人均收入的计算公式:家庭月人均收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月收入÷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
第五章 分类施保和保障金的计算
第十四条 居民低保实行差额补助,其计算公式为:家庭月补助金额=保障人数×保障标准-家庭应计入的实际收入。
第十五条 对低保人员应根据其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就业能力、赡抚(扶)养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实施分类施保。
第十六条 分类施保对象:
类:“三无”对象。包括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人的“三无人员”。
第二类:特困对象。具体包括:
(一)严重残疾并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二)患艾滋病或其他重大疾病,住院费、
医药费开支较大的人员;
(三)父母均为失业人员家庭中的中、小学在校学生;
(四)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
(五)赡养人没有能力赡养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
(六)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
第三类:一般对象。具体包括:在职低收入、失业和尚未就业而具备再就业条件的人员以及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和人员。
第四类:特殊对象。符合低保条件的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待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和其他人员。
第十七条 分类施保的补差标准:
(一) 类人员按保障标准享受全额保障金。
(二)第二类人员中符合条件的本人在已补差的基础上按保障标准的20%上浮计算补差额。同时具备第二类(三)、(四)项规定条件的,即单亲家庭中的中、小学在校学生本人,按保障标准的30%上浮计算补差额。
(三)第三类人员按实际收入计算补差标准,但对其中的中、小学在校学生本人,在已补差的基础上按保障标准的10%上浮计算补差额。
(四)第四类人员中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待安置退役士兵本人收入达不到低保标准的,可以与家庭其他成员分开计算收入,单独申请。
第二类、第三类人员补差额计算公式为:调整后享受保障金额=已享受保障补差+保障标准×上浮比例。
第十八条 对低保对象家庭中的三镇“两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节育户) 及城区独生子女领证户,在测算家庭人均收入时多算一人,保障金在差额补助的基础上,每户按保障标准的30%上浮计算补差额的办法施保。
第十九条 低保对象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在按正常计算人均低保补差的基础上按保障标准的10%上浮计算补差额;
第二十条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要应保尽保,残疾人本人在已补差的基础上按保障标准的20%上浮计算补差额。
第二十一条 低保对象同时符合本办法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条多项分类施保规定的,应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以补偿额最高的一条为标准给予补助。
第六章 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第二十二条 居民低保待遇按照个人申请,社区、镇政府入户调查和初审,三区审核,市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三条 居民低保待遇的申请:
申请享受居民低保待遇,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情况,由户主本人向实际居住地的社区、镇政府提出申请,填写《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表》,并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一)享受居民低保待遇的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
(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申请低保家庭成员中有下列情况 的,还应提交如下材料:
1.在职职工,由所在单位劳资人事部门和工会组织出具收入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
2.离、退休人员,提供领取离、退休费和养老金的证件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证明;
3.下岗职工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由其管理机构出具领取基本生活费的证明或证件;
4.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由其管理机构出具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标准的证明或证件;
5.因企业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领不到工资或基本生活费的,要提供企业上级主管部门认定并出具的证明;
6.有年满18岁以上学生的,要提供在校证明;
7.有残疾人的,应提供残疾证;
8.三镇居民要提交镇政府出具的家庭收入证明;
9.三镇“两户”家庭,应提供独生子女证、二女节育证复印件和镇计生部门的相关证明;
10.夫妻离异的,应提供
离婚证或者判决书(
调解书);
11.有固定和移动电话的家庭,要提供申请前3个月家庭电话缴费单据;
12.购买商品住房和高档家具、电器及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要提供有关的购买单据;
13.从事劳务活动的(包括外地打工人员),要提供用工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
14.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和材料。
第二十四条 居民低保待遇的审批:
(一)社区、镇政府初审。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提供齐备的证明材料后,由社区或镇政府低保专干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的入户调查,填写《入户调查表》。经社区、镇政府低保评议小组(成员由社区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居民代表等组成,评议人员库不少于15人,每次随机从低保评议库中抽取7人参加低保民主评议会)评议,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及时告知本人并说明理由;对符合条件的,应在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公示7日无异议后,填写《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由社区、镇政府签署意见后,连同申请资料上报三区审核。
(二)三区审核。三区接到社区、镇政府上报的申请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审核工作,然后组织低保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三区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市民政局审批。
(三)市民政局审批。市民政局对三区上报的材料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审核和集体审批程序。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通知三区在社区再次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拟提供的保障金额),公示5日后无异议的下发书面批准通知书,发给《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公示有异议并经调查核实确认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及时出具不予批准通知,并说明原因。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对社区、镇政府核算的家庭收入持有异议的,可以向市民政局提出意见,由市民政局组织人员进行重新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予以及时纠正。
第二十六条 人户分离家庭申请居民低保待遇,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不同地方,只能由户主本人(多户主的由其中一户主)提出申请,其他不在同一户口的家庭成员应计入家庭人口,其他成员提供相关收入证明和户籍地社区、镇政府出具的是否享受居民低保待遇的证明。
(二)实际居住地不在本市行政区域之内的人户分离家庭,由户主向户籍地社区或者镇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政府负责入户调查和日常管理,并向申请人户籍地社区或者镇政府提供有关调查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 低保补助金的发放和领取:
(一)低保金从批准之日下月起计发;
(二)低保金由市民政局审核后按月发放;
(三)低保金采取以银行卡或者一折通的形式发放。
第七章 低保对象的义务及管理
第二十八条 低保对象在享受低保待遇期间,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应积 主动配合市民政局、三区、镇政府、社区工作人员做好调查核实工作,家庭收入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向社区、镇政府如实申报,并自觉接受其审核。
(二)有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者,应当积 参加社区、镇政府组织的公益性服务活动。?
(三)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低保对象要在其申请低保待遇时,先到市人社局提出就业申请和登记,并积 参加市人社局和社区、镇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
第二十九条 市民政局、三区、镇政府、社区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分级对低保工作资料归类、建档、立卡,并按规定妥善保存。建立低保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按月对低保对象、资金发放、资金结余、人均补差额等重要数据及时、准确统计,逐级上报,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及时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八章 保障资金的管理
第三十条 市民政局在每年12月底前根据当年保障资金支出情况提出下一年度居民低保资金用款计划,经市财政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按时拨付,对当年结余应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三十一条 低保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第九章 配套制度
第三十二条 市卫生局、教育局、房管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优惠配套政策,低保对象可凭《低保证》在就医、入学、就业、居住、采暖等方面得到扶持和照顾。
第十章 监督检查与处罚
第三十三条 市民政局、三区、镇政府、社区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居民低保工作进行宣传,公开低保政策、低保申请审批程序和办理结果,并建立举报箱和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 从事居民低保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 的,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本办法规定的核查、审批工作中,有意隐瞒或歪曲事实,或违反公开、公平原则,不接受群众监督的;
(二)擅自改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数额的;?
(三)贪污、挪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四)有其他侵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权利或 利益行为的。
第三十五条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下列行为 的,由市民政局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 家庭人均收入增加,应当办理停发、减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手续,但不按规定申报收入变化情况,继续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第三十六条 居民认为市民政局的下列具体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对符合保障条件,借故不批准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无故减发、停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三)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尚未涉及到的事项,依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嘉峪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期满后自动失效。原《嘉峪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嘉政发〔2007〕29号)和《嘉峪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嘉民发〔2009〕17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