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阿拉善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阿署发〔2008〕26 号
各旗人民政府,行署各委、办、局,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各大企业:
《阿拉善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已经行署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
阿拉善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推动阿拉善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充分发挥试点嘎查村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现就全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环境友好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引导作用,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把试点嘎查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稳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二、试点范围
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阿右旗巴彦高勒管委会巴彦高勒嘎查,额济纳旗赛汉桃来苏木赛汉桃来嘎查、巴彦桃来农场(自治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嘎查)。
三、主要目标
到2010年,试点嘎查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所在旗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试点嘎查村农牧民子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牧民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制定规划和确定建设项目时,要以农牧民自愿、嘎查村民自治为主,以维护广大农牧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宗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集中力量搞好住房、道路、水利、能源、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确保农牧民受惠。
(二)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和本地区发展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试点嘎查村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并制定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有序地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三)坚持勇于创新,探索经验的原则。各旗在试点工作过程中,要围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积 探索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推动我盟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积累经验。
五、工作步骤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建设期为4年(2007年-2010年),并分三个阶段推进。
2007年为起步阶段。确定试点嘎查村产业定位和发展模式,选择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各旗于年底前制订出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报送盟行署。
2008-2009年为全面推进阶段。根据各试点嘎查村的建设规划和方案,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加强对试点嘎查村的指导和服务,全面推进试点建设。
2010年为总结提高阶段。全面总结试点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措施、意见和建议,在全盟普及推广。
六、主要任务
(一)发展特色产业
1、围绕发展嘎查村特色优质产品,一是培育 "种、养、加"大户和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二是推进种养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注重延伸农牧业生产链,提高农畜产品商品率和增值率。三是优先发展肉羊、有机蔬菜、苁蓉、棉花、蜜瓜等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建设特色种养专业示范小区,形成公司、产业、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企业带农户的新管理模式,保底工资加农产品收入分成的新分配机制,把农牧民转化成产业工人。通过发展试点嘎查村的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当地嘎查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到2010年,试点苏木镇要建成有带动能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2个以上农牧业科技示范点,建立农牧业信息发布平台;试点嘎查村要有1至2个特色农产品、10户以上农牧业科技示范户。
2、积 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避灾型农牧业,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畜牧业由草原畜牧业为主向农区畜牧业为主转变;农区经济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大田农业向集约型、节水型、高效型、避灾型的农业转变,积 发展优质专用、绿色、特色农产品。推行集约化、标准化、模式化饲养,普及青贮、育肥、人工授精、疫病防治、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循环农牧业,以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区,全面推进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生产,农牧业生产达到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牲畜良种化、饲喂配方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90%以上。
3、积 培育扶持物流服务、交通运输和生态旅游业。利用盟内工业快速发展的契机,组织农牧民进入物流、交通运输等服务业,鼓励农牧民参与二、三产业开发。积 发展农家乐、牧家游、沙漠探险等项目,提高农牧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
(二)建设新嘎查村
1、搞好试点嘎查村规划。试点嘎查村按照 "村庄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协调一致、房屋建筑整齐新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生活方便舒适"的要求,完成村庄规划。根据规划以农牧民投入为主,各级财政补贴为辅,引导农牧民建造新房舍或改造旧居,住宅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80平方米,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规划建设要符合农牧民意愿,要本着解决农牧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量力而行,有序建设,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对后因生态建设、守土安边需要而留在草原的牧民,要以户为单位,进行新牧户建设。新牧户建设要根据牧户所在地的地形地貌、草原植被、资源等实际情况,做出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生活建设规划。
2、改善人居环境。一是试点嘎查村整治要达到 "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和沼气工程建设,做好村庄整治中改水、改路、改厕工作。2008年试点嘎查村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50%。通村公路标准不低于四级公路。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试点嘎查村内无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散养现象,实现道路通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二是加强试点嘎查村新型能源建设,具备适宜条件的农牧户全面普及户用沼气,推广风能、太阳能等农村牧区小型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污染。
3、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牧区草原改良、人工草地、围栏、棚圈、饲草料加工、动物防疫、鼠虫害防治等基础建设,加强农区农田水利、水土流失治理、土壤改良、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文化生活,建立文化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场地,设有必备的办公设施和活动器材;建成卫生室和计划生育服务室,完善内部设施和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初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农牧区水、电、路、讯等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通电率、电视普及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到95%以上,并实现村村通公路。
(三)培养新型农牧民
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目标,加大对农牧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加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试点嘎查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引导广大农牧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成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建立和完善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制度,实施 "沃土工程"、"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以上。实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使90%以上的试点嘎查村富余劳动力每人掌握1-2项劳动技能。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实现试点嘎查村无适龄儿童辍学,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四)塑造新风貌
广泛开展以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与"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文明苏木"、"平安嘎查"、"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建设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新牧区。
(五)创造新生活
要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积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体育设施建设,活跃农牧民文化体育生活。2007年,试点嘎查村全面实现农牧民养老保险、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2008年,实现教育救助机制的全覆盖。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实行特困户生活救助、丧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救助,解决各类优待优扶对象的生活困难。
(六)建立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试点嘎查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选好配强嘎查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事业心强、能干事、公道正派的带头人,增强嘎查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全面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强嘎查村集体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健全 "会计委派(选聘)制"、"村帐镇管、组帐村记"等集体财务管理体制,有条件的试点嘎查村要推行农经电算化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村民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议事制度,组织村民开展"一事一议",让农牧民群众真正享有咨询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决权。借鉴SEE生态协会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生式模式,健全完善农牧民自主管理建设项目和筹资筹劳的机制、办法,引导农牧民自主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四是加强试点嘎查村党风廉政建设。要积 开展廉政教育,夯实试点嘎查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嘎查村干部在职和离任审计制度,抓好年度集体财务审计和征地补偿款专项审计等,建立健全加强试点嘎查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损害农牧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各旗要成立由旗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苏木镇和试点嘎查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二)做好规划,扎实有序推进。各旗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要求,按照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制订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试点规划,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明确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以适应农牧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建立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对试点嘎查村给予支持、帮扶和指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激励机制,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政策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每个试点嘎查村都要有1名盟级领导作为帮建领导,负责协调工作,同时确定相关盟直单位进行帮建,各帮建单位要整合资源、捆绑资金、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试点嘎查村主要领导为 责任人,具体组织实施。
(四)多方筹资,保证各项建设投入。坚持 "政府引导、农牧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盟、旗财政从2008年起将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建设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每年有专项投入,逐年增加投入力度。试点嘎查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积 投工投劳,用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筹考虑重大项目安排,拓宽筹资渠道。整合农牧、水利、交通、城建、卫生、扶贫、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社会等部门项目资金,向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嘎查村投放。积 探索试行土地资产运作、个人资本参与、业主承包开发等办法,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动员盟内规模以上企业援建试点嘎查村,发挥SEE生态协会联结大型企业的优势,协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温棚种植、舍饲养殖和沙生植物种植等特色产业,援建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级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试点嘎查村的贷款投放力度,探索建立"乡村银行"新机制,最大限度地为试点嘎查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优惠办证(如房产证等),加快试点嘎查村建设步伐。免费向农牧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免除改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各种规费。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旗级以上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试点嘎查村服务,提高卫生服务能力。
(五)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要开设专栏,及时报道试点嘎查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充分反映在新农村牧区建设中的新举措、新思路、新经验,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家喻户晓,让农牧民看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牧民的积 性,发挥农牧民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农牧民成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体。
(六)明确职责分工。试点嘎查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坚持 "政府引导、农牧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形成"盟直单位共建,主抓靠旗,行动在嘎查村,实惠到户"的新格局。
宣传部门,负责宣传发动,抓好乡风文明建设,营造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组织部门,负责实施试点嘎查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政法部门,负责实施试点嘎查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农牧民纠纷。
建设部门,负责制订试点嘎查村建设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发改部门,负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划,综合安排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财政部门,负责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和使用监督管理,做好并督促涉农资金调度和落实专款专用工作。
农牧部门,负责指导农牧业生产和产业发展。
经委部门,负责选择规模以上企业与试点嘎查村实行对口帮扶。
卫生部门,负责实施试点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建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卫生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做好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民政部门,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指导试点嘎查村救灾救济和优抚工作。
交通部门,负责通村公路和道路建设。
教育部门,负责试点嘎查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水利部门,负责指导防洪、排涝、抗旱工作,组织试点嘎查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
科技部门,负责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工作。
人口和计生部门,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达标工作,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
文化部门,负责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建设。
国土部门,负责管理土地使用,审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用地规划。
人劳部门,负责劳动力技能培训,社保体系建设,协助劳动力的输出转移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环境保护建设。
旅游部门,指导发展旅游产业,配合搞好试点嘎查村的旅游发展规划。
(七)严格目标考核。盟、旗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考核验收,将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建设工作纳入盟直有关单位和各旗的责任目标,制定目标考评方案,进行严格考核。每半年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年终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2010年12月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考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