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 条 为依法管理社会福利机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根据 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社会福利机构,是指 或社会力量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生活业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机构。 本办法所称收养人员,是指社会福利机构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福利业务对象;休养人员是指与社会福利机构签订业务协议,接受社会福利机构福利业务的对象。 第三条 发挥 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的示范作用,倡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是本省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合理确定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目标并组织实施,逐步增加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其他有关部门应给予支持,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工作。 第六条 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业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保障; (二)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规划要求,靠近社区、交通便利、环境良好; (三)符合 规定的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有关规范、标准和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办社会福利机构,申办人应当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申办人名称或姓名等基本情况和章程; (三)第六条规定的有关兴办条件的说明及有关证明材料。 民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根据 规定和管理权限,作出同意筹办或不同意筹办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办人。 第八条 社会福利机构筹办人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申领执业批准证书并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一)社会福利机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验收符合 建>设计、消防安全要求和卫生防疫标准; (二)基本生活、康复医疗设施齐备; (三)工作人员与生活能够自理的收养人员和休养人员的比例不低于1∶6;与生活不能够自理的收养人员和休养人员的比例不低于1∶3; (四)医疗、护理、特教人员不低于工作人员总数的50%。 第九条 社会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应纳入本地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统筹安排。按照法律、法规和 有关规定采用行政划拨方式供地的,应划拨供地;采取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应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第十条 城市人民政府进行新区建设或旧区改造时,应按 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业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 新建、改建、扩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工程,应按 规定免收或减收城市建设和房屋建设的有关收费。 第十一条 社会福利机构依照 规定享受税收优惠。除 和省明确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福利机构摊派、收取费用。 第十二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和项目执业,不得擅自开业或改变社会福利机构的性质。社会福利机构改变名称、场所、投资主体、主要负责人、业务项目,扩大业务范围,应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社会福利机构歇业或者改变社会福利机构性质,应提前3个月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报告,并妥善安置收养人员和休养人员,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 对收养人员,社会福利机构应与民政部门或收养人员的监护人签订收养协议书;收养孤儿或者弃婴,社会福利机构必须经当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审核,并与民政部门签订代养协议书。 第十四条 休养人员享受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生活业务,双方应签订书面协议。社会福利机构收取休养人员费用,应按 有关规定执行。休养人员或其赡养人、抚养人应及时交纳有关费用。社会福利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终身业务费。 第十五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按业务职责、业务规范和协议约定内容提供福利业务,作好本单位安全、卫生工作;善待业务对象,不得歧视、虐待、打骂、遗弃收养人员和休养人员。 第十六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保证收养人员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做到定期为收养人员和休养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或病历档案,儿童社会福利机构还需制定和实施特殊教育计划,开展康复和特殊教育工作。 第十七条 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依法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就读于小学、初中的孤儿,应按 规定免收杂费、书本费;就读于高中(含职业高中)、技校、中专、高等院校的孤儿,免收学费和住宿费。读小学、初中的孤儿,采取就近学校入读的方式,无正当理由,学校不得拒绝。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免收各项费用。 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儿童和青少年寄养在居民家中的,享受前款规定的就学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鼓励向社会福利机构捐赠和提供各种方便条件。社会福利机构对捐赠款物,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捐赠人、资助人未明确用途的,应全部用于改善自身设施条件和业务对象的生活。社会福利机构应将接受的捐赠款物登记备查。 第十九条 社会福利机构将国有的不动产出租、抵押时,须征得民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 经民政部门同意,社会福利机构可以依法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符合 规定的,可以享受 优惠>策,所得收入用于改善社会福利机构业务对象的生活条件。 社会福利机构兴办经济实体或举办社会福利企业,应依法办理登记手续,依法经营。凡符合 有关规定的,均可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一条 社会福利机构的涉外活动应遵守 的有关法律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擅自开办社会福利机构,或改变社会福利机构性质,或社会福利机构不按规定提供业务、损害收养人员或休养人员权利的,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责令期限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处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取消执业资格,由登记机关注销登记。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假冒社会福利机构非法筹集款物或以合法社会福利机构名义,骗取他人财物的,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和取缔。 第二十四条 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主管机关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向社会福利机构摊派、收取费用的违法行为,由主管机关责令其改正,并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又不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