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十大忌讳
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去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是刑事律师最常见的工作方式之一,但是刑事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务必牢记以下十大忌讳,以免给自己带来执业风险。
1、不能为当事人传递任何案件物品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犯罪分子通过贿买、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或者被羁押后与律师、亲友会见过程中违反监管规定,获取他人犯罪线索并“检举揭发”的,不能认定为有立功表现;(2)在司法实践中,有律师因为当事人传递立功线索制造“假立功”涉嫌徇私枉法罪、包庇罪、行贿罪等罪名而被采取强制措施进入审判程序的。
2、律师在会见时是不能透露其他同案犯是否被抓捕归案的消息,从事上述行为是违法违规的。
3、不能给当事人使用手机
4、不能带非律师人员去会见当事人
5、不能为当事人与其亲友之间传递纸条、信件
6、不能教导当事人如何说,怎么说
在与当事人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交流说话的方式,不仅要注意不能直接教唆当事人说假话作伪证,也要注意因交流说话方式不当产生教唆的嫌疑(原北京律师李庄因在会见时对被告人眨眼产生教唆的嫌疑被定罪科刑,但此案争议极大,李庄至今还在申诉无罪)。律师可以采用全面客观分析事实和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给当事人自我防御提供知识基础。
7、解释法律时不能片面,程序与实体并重
在对当事人解释法律时:一是要全面透彻,有利与不利的都应该告诉当事人,不能回避当事人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二是要实体与程序并重,不仅应告诉当事人刑法上关于所涉嫌罪名的规定,而且要告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诉讼期限以及证据采纳规则、证明标准等等。
8.、不能给当事人找所谓的“关系”
尽管绝大部分当事人及亲友相信“关系”的能量,并要求律师从事“关系化运作”,但这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律师应当断然拒绝,里面的法律风险不言而喻。
9、不能给当事人做过于乐观的预估,不能给当事人保证任何案件结果
当事人要求律师对案件前景进行预测的时候,要慎重。如果律师在给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外,还能够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安慰和疏导,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当事人面对现实,理性看待自身处境,能更为有效的配合律师开展辩护工作;而且也能够得到当事人以及当事人亲属的感激,巩固彼此之间的委托关系
10、不能直接问当事人是否实施了所涉的犯罪
如果直接问当事人是否实施了犯罪,当事人担心律师会见让其透露实情,会让侦查机关掌握内情。正确的做法是:不主张直接问当事人是否实施了所涉的犯罪,而是问“你对认定你涉嫌的犯罪或指控的犯罪是否接受?如果不接受,理由、根据是什么?”在其回答基础上再采取不同对策和辩护方案。
以上是全国刑事律师咨询服务平台刑辩中国网为你整理的刑事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十大忌讳,了解更多办案指引请查看刑辩律师办案指引及刑事律师辩护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