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假币罪_走私假币罪概念定义
走私假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管理﹑非法运输﹑携带﹑邮寄伪造的货币出入境内的行为。
所谓逃避海关监管,是指采取种种方法,以躲避海关对其所运输、携带、邮寄的伪造货币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行为。
所谓伪造的货币,是指依照人民币或外币的图案、形状、色彩、线条等特征而通过印刷、复印、石印、手描、照相等方法制作的以假充真的货币。既包括伪造的人民币,又包括伪造的外币。按照伪造的方法,其可分为机制胶印、凹印假币、石板、木板、蜡板印假币,复印、誉印假币,照相假币、描绘假币、板印假币、复印、制板技术合成假币,模仿硬币铸造的假币等多种。对于变造的货币即对货币通过采用剪贴、挖补、揭层、涂改等的方法加工处理,而使其改变形态、升值产生的货币,严格说来,并不属于伪造的货币。对其走私的不宜以本罪论处。
走私假币罪_走私假币罪立案量刑标准
1、伪造货币的总面额在2000元以上不满30000元,或者币量在200张(枚)以上不足3000张(枚)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2、伪造货币的总面额在30000元以上的,属于“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四款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
走私假币罪_走私假币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不仅侵犯了国家对货币的管理制度。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货币的管理法规及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伪造的货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所谓逃避海关监管,是指采取种种方法,以躲避海关对其所运输、携带、邮寄的伪造货币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行为。逃避海关监管是走私行为最为本质的特征之一,对于本罪当然亦不例外。其实,行为人明明知道伪造的货币是国家一再严厉禁止进出国(边)境的,如果被海关发现,必然会予以没收。
因此,走私伪造的货币的犯罪分子要达到其目的,只有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使其所运输、携带或邮寄的伪造的货币逃避海关的检查与监督。至于其方式则多种多样,有的是绕关走私,即绕过关品,在没有海关或边境检查站的地方,非法运输、携带伪造的货币进出国(边)境;有的是瞒关走私,即虽通过关口,但企图采用隐匿、假报、伪装等手段,以欺骗海关部门的检查,通过海陆空等运输线邮寄伪造的货币进出境。这些行为,都是一些典型的走私伪造的货币之行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走私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在理论上,又常被称之为间接走私或准走私的行为。根据本法的有关规定,准走私的行为主要包括下列几种情形:
(1)直接向走私伪造货币的犯罪分子收购伪造的货币的;
(2)在内海、领海收购、运输、贩卖伪造的货币的;
(3)与走私伪造的货币的犯罪分子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若其他方便条件的等等。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亦可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并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决意逃避海关的监管并将其运输、携带或邮寄进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在不知情或者完全受到蒙骗的情况下运输、携带或者邮寄了伪造的货币进出境的,就不构成本罪。当然,这并不排除可以构成他罪,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等。行为人是否具有牟利的目的,对本罪的构成没有影响。
走私假币罪_走私假币罪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1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26号为依法惩治伪造货币,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等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制造、销售用于伪造货币的版样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制造、销售用于伪造货币的版样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3年6月19日 公经[2003]660号)广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 你总队《关于对买卖假币胶片行为定性问题的请示》{广公(经)字[2003]439号}收悉。经研究并征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的意见,现批复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26号)以及《全国法院审...
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马党权变造货币案中变造货币数额认定问题的批复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马党权变造货币案中变造货币数额认定问题的批复(2003年11月12日 公经[2003]1329号)江西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你总队《关于马党权变造货币一案有关司法解释的请示》(赣公传发[2003]569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犯罪嫌疑人以货币为基本材料,采用挖补、撕揭、拼凑等方法,改变货币的外在形态,变造货币的数额应以实际变造出的货币的票面数额计算,包括被因挖补、撕揭而改变了外在形态的货...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10〕14号(2010年10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98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1月3日起施行) 为依法惩治伪造货币、变造货币等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和近一个时期的司法实践,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