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一般多是因为人与被人在内容上达不到一致造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拆迁人如果不想被拆除,需要了解一些拆除有哪些方式及哪些情况不能拆除的安全常识。
所谓的强制拆迁,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经协商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经一方当事人向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地局申请行政裁决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没有在行政裁决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搬迁的,依法强行拆迁房屋的行为。
拆除有两种方式:
1)行政拆除,经区、县房地局申请,由区、县人民政府责成区、县房地局和公安机关等有关机关部门实施的拆除;根据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2)司法拆除,由区、县房地局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实施的拆除。
实施拆除的同时,对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的补偿安置同时实施。
目前规范城市房屋强制拆迁工作的最重要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二00一年六月十三日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规定的城市房屋强制拆迁的方式有两种,即行政强制拆迁和司法强制拆迁。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是指行政机关在被拆迁人不履行生效行政裁决中确定的搬迁义务时,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迫使被拆迁人履行裁决规定义务的行为。根据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下面几种情形不的施行拆除:
1、未经裁决,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拆迁;
2、拆迁人未按裁决意见提供补偿资金或者符合国家质量安全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不得实施强制拆迁;
3、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实施强制拆迁,应当提前十五日通知被拆迁人,并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被拆迁人自行搬迁;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
4、此外,强制拆迁时,应当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被拆迁人单位代表到现场作为强制拆迁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被拆迁房屋及房屋内物品进行公证。但规程第二十条规定向政府申请行政强制拆迁时应提交被拆房屋证据保全公证书的规定,即在政府下达行政强制拆迁决定书前,被拆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就办好了,实践中,都是在取得行政强制拆迁决定书后,实施行政强制拆迁前完成该项公证工作的。
小编提醒您:以上是为您介绍的关于“哪些情形不能拆除,拆除有几种方式”的具体阐述,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在面对拆除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了解相关拆除安全常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进行。
延伸阅读:
拆除就是违法
行政拆除依据
行政拆除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