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邯郸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邯郸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方案
加快 老工业基地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单元是老工业城市,邯郸市是国务院认定的95个老工业基地地级城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明确邯郸市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中心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我市的重大战略任务
邯郸工业起步较早, 在“一五”、“二五”期间就有项目布局,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冶金、能源产业为主导,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基础化工、传统机械具有一定规模的多行业、多门类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到2012年底,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47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7%;实现税金120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37%;从业人员36.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量的59%。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经济效益上看,都是全市的支柱,占据主导地位,是邯郸今后加快发展的基础。
当前,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制约十分突出。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资源型、重工业、粗加工为主导,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多数产品为粗加工原材料,高端、终端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低。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利润率只有3.4%。其中钢铁为2.7%,炼焦工业为0.7%,建材为5.2%,纺织为4.2%;电力净亏损4.6亿元。三是能源利用效益低。全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达2.478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5%,高于 平均水平1倍以上。四是资源环境压力大。我市钢铁、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是全市污染物排放的主体,是导致大气污染指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全市铁矿、煤矿可开采资源储量大幅下降,钢铁工业外购铁矿石达70%以上,煤炭总量由过去的外输出转为净输入。五是国有企业活力弱。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社保费拖欠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市属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3下降到目前的不足7%,多数企业运行艰难、缺乏活力。六是民营经济发展慢。全市民营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同先进地区相比,总量不够大、区域不平衡、创新力不强、知名产品少、运行质量低的问题仍很突出。
加快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既是确保我市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选择,更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 组织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立足“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举全市之力实施攻坚突破。
二、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现有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跟踪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潮流,坚持淘汰落后与改造提升并举、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并举、存量优化与增量升级并举,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发展水平,努力把我市打造成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示范城市,建成中原经济区和 都经济圈城市群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二)主要目标。
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要力争三年取得重大突破,保持工业的主导地位并实现稳定快速增长;五年实现产业升级大变化,成为河北南部重要经济增长 ;十年再造竞争新优势,建成中原经济区和 都经济圈城市群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三年(2013—2015年)突破目标:
1.国企改革和旧厂改造基本完成
基本完成市属国企改革任务,较好解决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社保费拖欠、职工安置等遗留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成主城区旧厂改造,全部实现退城进区和产业升级。
2.规模和效益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力争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等主要指标在“十二五”期间保持10%以上增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传统工业的总体竞争实力。
3.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改造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见成效,具有邯郸特色的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五年(2013—2017年)大变化目标:
1.经济地位明显上升
到2017年,将邯郸建成引领中原北部发展的中心城市,生产总值占河北省比重达到14%以上,占中原经济区比重达到8%以上。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都要达到5%以上,成为主导和支柱行业,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基本建成邯郸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3.城建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基本形成多元、立体、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和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同城化管理的“1+8”组团式发展的中心城市体系基本形成;设施完善、现代时尚、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东区基本成型;中心城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5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50万人。建成一批特色县城,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实现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惠民生,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
4.生态环境更加宜人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和9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市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2.5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6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6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0.062亿立方米,生态市创建取得重大突破。
5.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就业形势更加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贫困人数显著减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市域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率先建成 文明城市,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十年(2013—2022年)再造目标:
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得到全面改造提升,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主导产业,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建成 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示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区老工业调整改造全面完成,城市综合承载、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行政体制和社会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竞争力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的新邯郸,成为中原经济区和 都经济圈城市群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三、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方向和重点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钢铁工业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发展循环经济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整合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退城进区,达到控制产能总量、做大企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污总量、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压减钢铁产能。到2017年,邯郸市生铁产能由6242万吨压减到4628万吨,压减1614万吨,压减率25.6%;粗钢产能由5577万吨压减到4373万吨,压减1204万吨,压减率21.6%。
——推进整合重组。按照“主体灵活、方式灵活、操作灵活”的原则,努力整合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钢材深加工及非钢产业。到2017年底,将全市现有39家钢铁企业重组成8—10家钢铁企业集团,到2022年全市再逐步整合形成至3—5家钢铁企业集团。
——提升装备水平。通过全面淘汰落后装备、退城进区项目建设及企业技术改造,提升钢铁装备水平。高炉平均炉容由目前的667立方米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上,转炉公称容量由目前的66吨提高到100吨以上,轧钢装备全部实现大型化、现代化。
——改善品种结构。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和品种研发,不断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建立起适应区域市场需求、节约资源能源、适量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品种结构体系。全市钢材品种逐渐满足本市及周边地区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建筑、轻工、钢结构等行业的需求。
——发展循环经济。全行业节能环保设施全部配套达标,吨钢综合能耗低于省规划要求的570千克标煤;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不超过1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0千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小于99%。
2.建筑建材业
做大我市的建筑产业。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改造改制国有建筑企业,支持具有综合承包能力、融资能力强、资金雄厚的企业向大集团发展,打造名牌企业;积 实施“走出去”战略,承接域外建筑工程,打造邯郸建筑业品牌。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抓好安全生产,搞好文明施工,建立应急保障预案,提高保障能力,做好建筑劳务基地县的培育和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工作。
坚持稳定提高传统建材和发展新型建材并举,做强建材工业。水泥制品行业重点发展高标和特种水泥,超细粉及高档适用混凝土,电力、铁路用水泥制品,新农村建设配套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新型建材重点发展耐火、保温、耐磨、密封及节能、节材、耐腐蚀、多用途建筑材料,薄型、节水、轻量多功能建筑陶瓷,玻璃精深加工,新型墙体材料,环保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
要重点组织实施好河北奥玻集团高科技玻璃研发基地项目等总投资200亿元的20多个建材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到2022年,全市新型干法水泥产品由目前的85%,提高到95%;散装水泥比率提高到60%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占全部墙材比例达80%以上;新型建材经济总量占行业比重达到70%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总量达到360万吨,提高20%。
3.化学工业
以化工新技术为支撑,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着力完善延伸煤焦化和盐化工两大产业链;突出抓好邯郸新型化工园区、磁县经济开发区、峰峰煤化工园区等化工产业园区的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夯实发展平台;加快培育提升冀中能源峰峰煤化工公司、裕泰煤化工公司、黑猫炭黑公司、新阳光化工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石化、煤化、盐化等基础化工下游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发展焦炉煤气及焦油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系列产品。要组织实施好总投资128亿元的23个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力争全行业年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增长率都达到15%以上。到2022年,全市化工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 重要的绿色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基地。
4.装备制造业
紧盯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跨国公司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带来的市场机遇,立足现有基础,“加强研发、引大培优、发展整机、壮大配套”,通过加快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促进机械装备制造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建设形成我市金属管业、专用汽车、大型棉机纺机成套设备、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设备等6个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比较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好标准件、轴承、金属管、智能仪表、配电装置、高端铸件、新型农机、太阳能及风能发电、精密配件、压力容器及运输装备等10大系列产品,努力把邯郸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在 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重点推进天择重工、华冶构件、天罡汽车、河北银通等总投资596亿元的25个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每年完成新产品、新品种开发100项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速保持30%以上。到2022年,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
5.煤炭工业
一是持续推进冀中煤炭基地峰峰矿区邯郸矿区健康发展,保持煤炭产量稳定提升,到“十二五”末,全市煤炭年产量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二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重点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洗煤厂综合回收率50%以上,煤矸石利用率达到100%,引导煤炭储配中心、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三是对现有煤矿实施机械化高效采煤工艺改造,加强我市煤炭资源勘探,实现产能平稳接替;四是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优质精煤、块煤、高炉喷吹煤等适销对路产品的产量,加强煤矿企业瓦斯利用;五是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以冀中能源在邯两集团为依托,完成对地方煤矿的兼并重组,提高我市煤炭产业集中度;六是重点组织实施好总投资96.3亿元的9个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同时注重后续新矿井的谋划实施,加大煤焦化剩余煤气转化天然气的开发力度。
6.电力工业
我市电力产业的重点是做强做优。一是优化我市火电结构,根据城市化发展需要,在城区郊区加快建设单机容量30万千瓦级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二是加快新能源发电步伐,光伏电站、利用荒山荒坡等无耕种的空闲地建设不同规模的光伏电站,支持各类公共建筑实施光电建筑一体化,生物质发电、利用废弃秸秆、果木枝条建设直燃发电项目,利用城市废弃物建设垃圾发电项目;三是继续加快坚强电网建设,构筑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坚强电网,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四是做大做强电力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五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落实 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力争关停小火电机组20万千瓦,严格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新建火电项目必须同步建设高效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装置,到2015年力争全市燃煤火电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到330克/千瓦时,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10年水平,氮氧化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有显著改善。要重点推进总投资530亿元的18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打造我市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能力。同时,扎实做好我市生物质发电工程9.6万千瓦装机项目发电运行工作,并再建2.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工程,到2015年形成12万千瓦装机能力。
7.纺织服装业
大力推广应用纺织新技术,实现差别化、功能性绿色环保服装制造和化学纤维制造。重点发展应用多组分纤维复合混纺纱线加工、粗细联全自动纺纱等新兴纺纱技术;特宽幅、高经密新兴机织技术;纺织品功能整理加工新型染整技术;超细超薄、吸湿排汗等新型家纺加工技术的产品开发与生产。支持芳纶系列品种等高性能纤维的生产及开发应用,过滤用、医用等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及开发应用,高附加值、差别化、功能性及绿色环保服装制造,支持服装企业品牌建设。
加快推进总投资85亿元的18个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到2015年,形成棉纺200万锭,织造能力3亿米,针织面料15万吨,产业用纺织品4.5万吨,染整2.5亿米,服装3.5亿件,其它纤维加工20万吨的生产能力;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例达到48:27:25;培育30家收入超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
8.轻工食品业
积 培育绿色节能、高效家电及非电力家用电器,新型材料和高品质、高性能的家具及板材,以生物分解材料为主的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长寿命功能性农用薄膜,环保节能的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等四个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振兴陶瓷产业,加强磁州窑及黑陶等传统工艺品保护,开发高档骨瓷、滑石瓷、高档色釉瓷和无重金属溶出的绿色日用陶瓷。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鼓励与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基地对接,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开发营养健康型食品、高附加值产品、安全功能性天然食品,鼓励粮食加工、油脂加工、肉类加工、果蔬饮料、食品添加剂加工企业聚集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鼓励白酒企业开展兼并重组,结合邯郸历史文化,培育特色品牌。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质量检(监)测能力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食品生产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快推进总投资190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力争到2015年,规模以上轻工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食品企业达到600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家,培育3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5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材料产业
——高端金属材料。重点发展汽车板、船板、家电板、电工钢、齿轮钢、轴承钢、双金属复合管等高强度金属材料,推进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等新型合金材料发展,推进高纯及超高纯生铁高端铸造和高端焊接专用金属材料发展。
——化工新材料。加速芳纶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特种纤维产业化,建成 最大的特种纤维及复合产品研发生产和设备制造基地。发挥煤炭资源丰富优势,延伸煤炭及煤化工产业链,积 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重点发展煤制聚乙烯、乙二醇等现代煤基化工材料。谋划引入发展硼稳定同位素富集分离技术的研发,推进硼10、硼11(核电安全系统中的中子吸收剂)及碳化硼、三氟化硼(电子气体材料)等系列新材料产业化。
——电子信息新材料。推进有机光导鼓、墨粉、彩粉等产业化项目建设,形成10000吨墨粉、2000吨彩粉、5000万支有机光导鼓等生产能力,建成 最大的办公自动化耗材生产基地。发展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氘气、三氟甲磺酸和其它烷类气体等高纯电子特种气体材料,形成年产2500吨生产能力,打造 唯一特种电子气体材料产业基地。
——新型非金属材料。发展系列化高性能氧化物粉体材料,高强度高耐磨性陶瓷、钛硅碳系导电陶瓷等功能性陶瓷材料;积 开发新型合成纤维与纯棉、丝绸等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可钢化Low—E镀膜玻璃、太阳能光电玻璃、隐视玻璃、转光玻璃、防弹防火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
——新能源材料。加大对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光伏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力度,构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站产业链,谋划发展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加快多元素锂电池产业化,积 发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负 材料和电源管理系统产业化。
——生物基材料。依托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优势,积 引进国内外生物基材料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物乙烯、聚乳酸、生物塑料等生物基材料以及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等生物基化学品,构建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积 引进一批科技成果到邯郸转化,建设生物基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高纯度乙烯、聚乙烯、聚乳酸、丁二酸、醋酸乙烯等,构建以玉米、秸秆等为原料的生物基材料产业链。
到2015年,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群,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达到10家;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成长性企业达到100家。把邯郸打造成为 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2.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突出重型载货汽车及专用车制造和铁路、公路架梁施工专用装备两大重点,打造北方专用车和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提高混凝土搅拌车、自卸车等重型非公路工矿专用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制造能力,积 发展铁路、公路架梁施工设备和各种专业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推进公铁两用架桥机、铺轨机、架铺机、提梁机、轮胎式运梁车、无碴轨道沥青乳化砂浆车及轨道板钢模型等新型铁路设备的产业化及示范性应用。
——冶金矿山装备。发展冷热连轧宽带钢成套设备、大型板坯连铸机、大型制氧机、大型高炉风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大型综合采矿设备、新型机井提升设备、新型挖掘洗选设备等,推进大型露天煤矿综合连续开采技术及成套装备综采智能化和无人工作面技术,配套发展高端液压金属支护设备、矿用救生舱、矿用空气净化系统和矿用氧气供给系统,逐步完善产业链条。
——节能环保装备。积 谋划推进邯郸冀南新区环保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及拖动系统、工业变频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智能电网设备等节能设备和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垃圾处理处置等环保设备。
——智能制造装备。积 推进高速列车运动载体与自主导航系统、钢板生产线钢板表面质量在线自动化检测系统、安全增强型复印机、保密及办公设备、红外热像仪、精密机械加工等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建设。发展搬运码垛装箱机器人、机器人抓手、高速自动分拣机、自动识别系统等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及示范性应用,促进自动感知测量器件、负压液晶显示器等仪器仪表设备的开发应用。发展大型工业全自动洗涤设备流水线成套设备、工业自控蒸汽机、工业特种洗涤机、专业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污水处理机械设备制造。发展高档数控机床、超重型数控立车、数控落地镗铣床、数控龙门五面铣床。积 研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型清洁热表面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的产业化。
——高端基础部件。积 发展P4、P5级精密轴承、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精密模具刀具、大型轧机轴承和伺服装置、煤矿掘进机采煤机液压驱动系统、液压电子控制器、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等高端基础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电子专用设备与仪器。以光导重工有机光导鼓为核心技术平台,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引进打印机制造、设计等相关企业,打造国内有行业影响力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及核心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积 推进超高温岩性密度石油测井仪、伽马石油测井仪等高精尖分析检测仪器产品的产业化步伐。
3.电子信息产业
——光电信息。利用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中的惯性导航技术、红外摄像技术,积 发展光纤惯性器件(光纤陀螺、激光陀螺、光纤加速度计)、视觉感知系列(红外热像仪、激光夜视仪)、气体感知系列器件(瓦斯、防辐射、表面声波、离子迁移谱等各类传感器)、新一代高清彩色复印机及军品光电装备系列等,打造新一代智能光电感知系统与核心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利用 重大科技专项,积 推进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系列电子气体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实现黑光夜视摄像仪系列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谋划建设LCOS(硅基液晶)显示技术生产邯郸基地项目。
——物联网。大力发展高频RFID、感知聚合处理芯片、智能处理设备等物联网专用设备。加强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电子材料、传感器等专业化配套产业项目建设。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结合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动漫软件开发。积 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唯一常用汉字字源及演化动漫和汉字组合游戏软件的开发,形成年产10万套汉字动漫软件的生产能力。引进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动漫软件开发企业,打造汉字、成语典故、梦文化等邯郸特色动漫软件和衍生品研发生产企业群。
4.生物产业
——天然提取物及生物产品。强化辣椒红色素的领先地位,加快发展叶黄素、红米红色素、番茄红素及花椒、胡椒、姜等提取物。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棉籽蛋白、大豆蛋白、特种油脂、营养保健品等生物产品的产业化。
——生物医药。积 推进复星科技(邯郸)现代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积 发展中药饮片加工、植物药提取、现代中药制剂、中药保健品、药用材料、生物制药等高端中医药产品,加快壮大中药产业规模。积 承接国内外化学制药转移,培育发展高端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制剂。鼓励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推进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发展。积 推进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和猪、牛、鸡等禽畜的生物育种产业化项目建设。
5.新能源产业
——生物质能。推进黄连木等能源植物基地建设,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种子含油率,加快生物柴油发展。积 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推进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示范。加大对农村沼气、农作物废料和农业产业化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积 推进沼气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辣椒糠醛渣热电、生物质油碳浆等一批绿色能源建设工程。
——太阳能。大力推进太阳能综合利用。以机关、医院、学校、宾馆、工厂等公共建筑为重点,建设一批太阳能热水系统示范工程。在城镇民用建筑领域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12层及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全部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积 推进农村太阳能综合利用,推广太阳能采暖房2万平方米,太阳能温室养殖、种植50万平方米。
——风能。积 推进太行山风能的开发利用,开展风能资源测试,在磁县、涉县、武安谋划建设风力发电示范基地。
——新能源应用服务。开展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液化天然气(LNG)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配套建立快速充电站、蓄能电池更换站和LNG加注站,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专业化服务。初步构建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电网,以适应新能源发电的供需侧管理。加大智能化变电站和电网智能调度技术的示范应用。
6.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及拖动系统、工业变频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智能电网设备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发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垃圾处理处置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 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以及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推广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先进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完善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推广建筑废物分类设备及生产道路结构层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设施复合材料等技术。示范推广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电路板自动拆解、破碎、分选技术与装备,推广封闭式箱体机械破碎、电视电脑锥屏机械分离等。加强研发废电器电子稀有金属提纯还原技术。发展复合菌种—膜生物反应器用于生活污水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一体化技术,转碟曝气装置,转刷曝气设备,船用污水净化装置;刮泥机等环保设备的示范应用。
7.新能源汽车产业
——高性能动力电池。重点突破高性能动力电池及正负 材料核心技术,大幅度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形成5亿安时高性能动力电池生产能力。积 推进新型动力电池化成分容设备(电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联合国内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和著名汽车设计企业,积 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纯电动(乘用)车全新底盘、动力总成、汽车电子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纯电动城市客车改装的规模化发展。
(三)提升壮大现代服务业
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力争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推进文化旅游业上台阶。抓好广府古城、邺城、紫山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以更宽的视野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线路,争创 5A级景区,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商贸物流业档次。实施邯郸国际陆港、冀中能源国际物流等物流项目,推进和道国际、友谊、翠宫等商贸综合体建设,加快韩国乐天、华润万家等知名连锁超市入驻邯郸,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商贸服务水平;发展城市夜经济,主城区三区一县和邯郸经济开发区各打造1—2个特色街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连锁化经营的农家店覆盖80%的行政村。加快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紧紧围绕改革提升传统产业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科技服务、信息咨询及交易平台等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吸引一些国际、国内知名咨询、设计、服务机构来邯郸设立分支机构,尽快建设形成邯郸主导产业设计中心、推广中心、科技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增加金融业活力。积 吸引外资银行、外地银行和跨国保险机构来邯设立分支机构,引导知名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中长期贷款比重。支持各商业银行增设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邯郸银行实现县域支行全覆盖。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 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阶段的企业和项目加快建设。积 推动企业上市和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实现直接融资新突破。
四、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重点建设两个新区,加强两方面衔接。
两个新区:一是以高铁东站通车为契机,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东区建设,突出时代地域特色,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生态宜居示范区、行政文体科教中心。二是冀南新区大力提升装备制造和产业继承能力,配套推进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打造产业与生态相融合的新型产业新区,建设成为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河北重要经济增长 。
两个衔接:加强东区与老城区、冀南新区与马头、磁县城区在人口分布、产业发展、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衔接,加强中心城区与冀南新区、中心城区与峰峰矿区、中心城区与武安市之间的交通衔接,加快形成生活功能完善、市政配套完善、产业优势突出的绿色低碳环保的现代化新区,实现新老城区互补、产城互动的区域格局。
(二)优化产业布局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按照“园区向城镇靠拢、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的原则,重点依托中心城区和县城选址,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建设一批对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起快速带动作用的产业园区,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市本级重点推进东区、冀南新区、邯郸经济开发区、邯钢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广府生态文化园区。各县(市、区)重点建设一个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省级产业园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
(三)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主城区旧厂改造退城进郊产业升级意见》(邯政[2009]13号)、《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非国有工业企业退城进区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2013]8号)和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市化工区搬迁改造和建设新型化工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2008]67号)等一批政策措施,积 实施“退城进区”、“退二进三”,支持老工业区内企业加快搬迁改造。重点是:复兴区化工区搬迁。对区内原有56家化工企业进行整合搬迁,在馆陶县建设邯郸市新型化工基地,搬迁原址进行绿化改造后建设房产、物流、商贸等多功能城市综合体。复兴区邯钢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对区内10家主要工业企业,除邯钢主厂区依托现有基础逐步西迁外,其他企业全部向周边县区进行搬迁改造升级。实施精钢强区、三产兴区、生态靓区“三大战略”,实现建设现代钢城、新兴商城、生态绿城“三大目标”。丛台区棉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区内20家主要棉纺织及相关企业全部搬迁至周边县区。搬迁后主要发展服务业和房地产,其中有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物流业等,高标准打造成商住一体、功能完备的城市综合体。
(四)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1.加强城市给排水、电力、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到2022年,中心城区集中供水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全部取消分散的中小供热锅炉房,电网架构满足安全和经济运行要求,促进“三网融合”,建设灵活、可靠、便捷的宽带多媒体信息平台,形成交互式网络社会构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积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成以常规公交为基础、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出租车为补充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县镇公交一体化。到2015年,实现公共交通出行占交通出行总量的35%以上,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万人公交车保有量达到15标台。
3.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设施条件。积 建设以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专业医院为辅助、市预防保健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市级、社区级两级卫生医疗系统,满足市民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快推进市 医院东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市 医院在本部病房大楼扩建、市中心医院东区及市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市每千人均实际在岗卫技人员达到3.5人,每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6人,每千人均注册护士达到1.2人,每千人均床位数达到3.0张。
4.完善城市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按照市级-组团级-社区级的三级配置标准配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在东部新区规划建设市体育中心和市文化活动中心,在各组团中心位置相对集中地布置组团级文化体育设施,在各社区中心按照 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中小型文化体育设施,满足市民日常文化健身休闲需要。鼓励学校、单位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支持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生活。
五、大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致力加快产业“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全力提速城市转型步伐。
(一)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改造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创建循环型生产方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建设,“十二五”末,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以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项目,推进武安市、峰峰矿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建设,加快邯郸冀南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邯郸钢铁循环经济示范区、磁峰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峰水泥循环经济示范区、邱县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省级产业聚集区向低碳循环方向对标发展。
(二)强制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 产业政策,分级分批编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建立和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坚持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落实和完善资源及环境保护税费制度,充分发挥差别电价、水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监督检查,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强大推动力。
(三)实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积 开展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活动,引导企业从生产和服务源头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抓好100家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和100个减排重点项目,建设一批“零排放”示范项目。
(四)加强大气环境治理
以控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粉尘排放为重点,综合整治大气环境污染。严格建设项目管理,限期淘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重点开展火电行业和机动车氮氧化物防治,减少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加强盐碱地、沙荒地和荒山整治,加强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保护,建好太行山生态涵养区,构建生态防护空间和绿色走廊,加强森林公园和园林式城镇建设,提高全域和城市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能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66%以上,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市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五)加强水环境治理
以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为重点,全面实施滏阳河、漳河、洺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引黄入邯、生态水网的防污治污。加大工业园区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十二五”末,新增日总处理能力69.5万吨的22个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0%,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稳定和扩大就业
把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 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促就业、产业项目扩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探索家庭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扶持发展中小型、微型企业。加大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力度,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税收、收费、财政、社保、信贷、中介培训补贴和就业援助政策。坚持政府促进、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鼓励各类企业安排使用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技能培训制度、以在岗职工技能提升为重点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以提升创业能力为重点的创业培训制度。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规范公益性岗位开放。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促进人企对接。规范劳务用工,强化劳动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良好就业环境。
(二)完善建设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落实 、省、市社会保险政策,推进城乡的养老、工伤、失业、基本医疗、生育保险的制度覆盖,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结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好各项政策,继续做好各类关停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职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企业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等待遇。科学使用失业保险金,为困难企业提供岗位技能培训,援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三)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一是确保按照“5+1”资金筹资渠道足额到位,尤其按规定足额提取土地出让总收入5%建设资金及时落实。积 拓宽融资渠道,继续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扩大利用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社保基金、信托等融资工具,鼓励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二是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加快项目前期审批进度,强化督导,确保时间节点。三是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指导有关县(市、区)和单位最大限度地将非成片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和城镇旧住宅区纳入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到2015年,新增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约2.31万套,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或超过20%。
(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深化“五个延伸”,严格落实稳定风险评估、一岗双责等制度,妥善解决信访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强化第三方监测,食品安全总体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邯郸”巡防体系建设,开展“严打”专项整治,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支持驻邯部队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统计、物价、人防、气象、地震、档案等各方面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七、大力增强创新支撑能力
(一)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
在全面优化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我市东区规划建设邯郸教育园区。迁建邯郸学院,逐步建成高标准综合性本科大学;依托市工业学校和市农业学校及邯郸理工学校、邯郸轻化工学校、邯郸卫生学校,新建邯郸科技学校;依托市 财校、第二财校及市工贸学校,新建邯郸商业学校;邯郸科技学校和商业学校建成后积 申办高等学院(校)。优先发展调整适合区域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学科专业,通过高校孵化、学科整合、资源共享、晋档升格、引进联办等方式,做大做强本科教育,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邯郸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2022年底建立企业各类研发机构2000家;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2年达到4000家;加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搭建面向企业的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努力实现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形成新材料、高端标准件、天然植物提取物、现代煤化工和新型白色家电等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000亿元。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围绕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编制我市老工业基地(开发区、聚集区)的《年度高层次和急缺专业人才引进目录》,有计划引进使用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提高重点产业园区管委会领导队伍,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内著名高校、研究院所交流学习,各类人才引进和交流项目向产业园区倾斜;鼓励国内外人才以各种方式参加我市经济和社会建设,开展调动、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技术入股等多形式合作,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鼓励人才带资金、技术、项目、产品、专利等科研成果来邯创业。
八、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一)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强力攻坚。以2013年前要完成改革的17户企业为重点,进一步落实责任,分解细化目标,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强力攻坚。二是集中扫尾。加快产权转让和资产处置变现。对已完成职工安置的54户企业,重点抓好资产上市转让、土地变性出让、解决遗留问题等后续工作,加快资产处置,盘活资产。三是整合重组。以邯纺公司为龙头,整合纺织企业资源,重振邯郸纺织。以万合集团为主体,打造客运和物流产业集团。以邯郸金隅水泥公司为主体,整合建材行业,建设冀南建材基地。以制氧机厂为主体,建设大中型空分设备和气体设备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两个基本完成”、“一个建立”。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主城区旧厂改造退城进郊产业升级,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二)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一是拓宽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彻底开放 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全部投资领域,营造多种经济成份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采取有利于吸引、促进民间和社会资金投入工业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二是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嫁接融合,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利用国有企业原有的产业、技术基础,以少量资金注入迅速形成较大生产能力,强化低成本重组的扩张效应。重点扶持民营规模企业。对“小巨人”企业和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民营企业,在资金、税收、用地、用工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实际支持,使之迅速做强做大。三是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在加强和改进政府公共管理服务的同时,主要用市场机制培育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行业协会、民间商会、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社会中介等民营经济服务组织和机构。
(三)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高举开放兴市旗帜,积 推动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既对国际外资开放,也对国内市场开放,既对央企国企开放,也对民企私营开放,既开放制造领域,也开放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大开放姿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分工,承接发达 、地区制造业转移。要深化与央企、高等院校的合作成果,主动对接京津,融入环渤海,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产业对接,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要注重开展小团队、“点对点”、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加强与国际国内500强、央企、知名民企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对接。争取邯郸海关早日挂牌,积 扩大出口规模,支持各类产品加大出口规模,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
九、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邯郸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协调推进各方面工作。各县(市、区)也要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协助解决重大问题。要组织辖区内每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积 主动深入分析形势,科学认真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和时间表,并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措施上。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各部门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考核范围,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严格奖惩。
(二)加大财税支持
1.积 争取有利于老工业区发展的财政支持及税收优惠政策
紧紧盯住 完善分税制改革方向和动态,积 向上争取提高中央与本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共享比例,提高我市地方财力。要在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厂区污染治理等方面积 争取上级资金;对国企改制分流过程中发生的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税收争取适当减免;对本地区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和 鼓励发展的特定产业争取优惠的税收政策。积 研究 在推动重大装备国产化、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方面的政策,有针对性谋划项目,积 争取。
2.加大财政贴息支持改造力度
进一步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利用财政贴息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加大融资、加快建设步伐。拓宽贷款贴息渠道。除银行贷款外,对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及融资租赁等,参照银行贷款予以贴息支持,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技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县(市、区)财政技改贴息专项资金,真正建立起市、县两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体系。
3.大力增加社会保障财政资金投入
积 争取 补充老工业基地的养老和失业社会保障基金。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积 筹措资金,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将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在岗职工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三)强化金融服务
各金融机构自身积 采取措施,积 化解不良贷款,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盘活由于不良贷款占压的信贷资金,不良贷款率明显降低。进一步调整信贷投向,避免资金投向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和项目。创新服务品种,拓宽服务领域,支持银行对重组后的优质企业提高授信额度,协调银行对优质重组企业提供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发挥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主体作用,增加注册资金,扩大担保规模;进一步扩大担保机构覆盖面,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担保体系建设,积 发展民营互助担保业务,最终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探索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模式,要协调银行与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积 沟通,运用企业界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多渠道筹资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积 帮助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实现金融机构对我市各类经济组织贷款的较快增长。
(四)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战略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步伐,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环境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和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管理方式,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深入研究鼓励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支持政策,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营造鼓励各界人士勇于创新创业的发展氛围,为我市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提升步伐奠定坚实基础。
(完)